1853年,即美國內戰爆發前8年,為了爭奪對巴爾干半島的控制權,英、法、奧斯曼土耳等國先后向沙皇俄國宣戰,克里米亞戰爭爆發。
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真正意義上的現代戰爭。隨著第一次工業革命深入開展,手工工場被機器生產取代,西方國家的生產力取得了質的飛躍。同時,工業的進步也推動了軍事領域的變革:飛馳的火車成為軍隊后勤供給的堅強后盾,日行千里的電報使戰場即時通訊成為可能,而步槍等具有高殺傷力的新式武器也為大規模的屠殺創造了條件。戰爭所付出的代價便是見證:英國損失約2.5萬人,法國10萬,沙俄則達到了令人震驚的100萬,其慘烈與殘酷程度可見一斑。
這是一場大刀長矛對陣槍炮火藥、封建沙俄對陣英法等新興資本主義國家的戰爭,參戰各國軍事實力發展的嚴重不平衡直接導致了其觸目驚心的傷亡數字,而新的戰爭機器展現的令世人震驚的破壞力也注定克里米亞將載入史冊。另一方面,這也是一次對世界的考驗,一場讓人聞之色變的前工業革命時代的葬禮。
“沖啊!英勇的戰士們!”在丁尼生男爵的不朽詩篇《輕騎兵的責任》中,他描繪了在巴拉克拉瓦戰役中由卡迪根勛爵帶領英軍騎兵向俄軍發起的“自殺式”沖鋒,字里行間抒發了對騎兵大無畏精神的歌頌,以及對決策者的無情諷刺。這次由于上層錯誤情報導致的軍事行動使僅配備馬刀的英國輕騎兵毫無準備地沖入俄軍炮兵陣地,損失慘重。縱觀整個戰場,還能有比這更愚蠢的行動嗎!
克里米亞之所以被稱為現代化戰爭,不僅因為新技術的應用,還因為戰地新聞的出現,這是有史以來第一場被全程跟蹤報道的戰爭。隨行的戰地記者通過電報將戰場的第一手信息發回各國,使后方的人們能第一時間掌握戰爭進程,包括戰爭的恐怖與血腥。
不僅如此,送回的消息不光有文字,還有照片。
然而,準確地說,首張戰地照片應該來自早年美國與墨西哥的戰爭,但人們普遍將來自英國的羅杰芬頓譽為戰地攝影師的先驅,因為他在戰場出色的拍攝工作為戰地新聞的發展做出了杰出貢獻。
芬頓在克里米亞只待了幾個月,從1855年3月8日至6月26日。據美國國會圖書館資料顯示“芬頓在極端條件下共拍攝了360幅作品。”他當時用的是一架“大玻璃底片的相機……這也意味著需要很長的曝光時間,有時甚至在20秒以上。”
除了大而笨重的相機,為了能及時處理照片,芬頓還帶著一座移動工作室,一輛用商人運酒的馬車改裝而成的照相馬車。受設備和技術所限,以及出于政治性考慮,芬頓的作品以戰地后方風景和官兵肖像為主,而且他的照片通常都是靜態的,沒有當今媒體所報道的硝煙彌漫與殊死拼殺的戰場動態。美國國家圖書館介紹說“他的作品沒有記錄實時戰況,也沒有記錄戰爭對當地造成的毀滅性打擊。”芬頓曾是一位風景攝像師,盡管他的克里米亞戰地攝影作品震撼了世界,但他留給我們的戰爭記憶是不全面的,他讓人們看到了戰地的凄涼,卻隱去了戰爭慘絕人寰扼殺生命與希望的殘酷本質。
今天,這個位于烏克蘭南部的小島再次成為世界的焦點。隨著烏克蘭親西方與親俄兩派斗爭的不斷升級,烏總理被迫出逃,議會也受到威脅。與此同時,針對烏混亂局勢,俄羅斯方面迅速展開行動,俄政府宣布對烏克蘭東部親俄勢力表示支持并出兵控制了烏兩個空軍防空導彈營地,緊接著,俄政府又獲得了議會出兵烏克蘭的授權,歐美與俄在烏克蘭的博弈再次升級。如今克里米亞再度劍拔弩張,戰爭一觸即發。
(來源:中國日報網?歐葉?編輯: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