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漢語水平有限的外國人,在中國的日常生活經常會面臨許多復雜選擇。銀行里有“取錢”、“回收錢”(cash withdrawing and cash recycling)的機器,飯店菜單或許印著這樣的美味“炸灌直腸(fried enema)”,“單片蘑菇干魷魚(monolithic tree mushroom stem squid)”,甚至令人感到神奇的飲料“猶太人的耳朵果汁(the Jew's ear juice)”。
那些吃多了“單片蘑菇干魷魚”的人想買寬松點兒的衣服,會發現大號的衣服通常歸類到“胖子(fatso)”或“豬油桶(lard bucket)”。諸如此類的時尚品還能在Scat類似的服裝連鎖店找到。
圖為存取款一體機入口處,英文標識為cash recycling machine。 |
隨著2010上海世博會開幕,這些獨特的顯示中國人對英語不適應的標志會最大程度被刪除,這至少是上海市語言文字委員會接下來兩年要努力完成的任務。
該委員會由600名志愿者和幾位說英語的專家組成,他們已經改正了1000多個公共標識牌(“Teliot” 和“urine district”這樣的標志牌已經消失了),重寫了歷史景點宣傳的英文版本,幫助數百家餐館修改了菜單。
此項舉動部分是受北京市政府影響,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政府大力整改英語標識,換掉了40萬個街道標識牌,1300家餐館菜單,還有些不恰當的翻譯,比如有家醫院原來叫做“東大肛門醫院”(Dongda Anus Hospital),現在則改為“東大肛腸醫院”(Dongda Proctology Hospital)。文化景點民族園也重新命名為少數民族公園(Minorities Park),之前翻譯為Racist Park。
前任中國駐美國官員趙會民說:“標志牌的目的就是要起到指示作用,而不是搞笑,”他現任首都外事辦公室主任,正領導這場語言標準化的戰斗。
雖然這場對中式英語的戰爭被認為是政府取得的顯著成績,中式英語愛好者卻有點絕望以至坐立不安。
紀韶融(Oliver Lutz Radtke)之前曾任德國電臺記者,他或許是世界上最權威的中式英語專家,他說中國應該歡迎這種奇妙的英語和中文混合體,這是一種有活力的、有生命力的語言標志。他認為中式英語已是瀕臨滅絕的物種,需要保護。
他說:“假如你將所有標語牌都標準化,你不但帶走了那些你逛公園看到標語時的咯咯笑聲,你也失去了一扇通往中國人思維方式的窗戶。”他是一本中式英語圖書的作者,書中收錄了惹人發笑的標志牌圖片。
然而,反對中式英語的人認為那些笑聲就是侮辱。中國社會科學院一位英語專家回憶到,她的外國同事在翻看一本搜集中式英語標語的書時發出爆笑?!八麄儧]打算侮辱我,但我禁不住感到極不自在,”王女士說,從此之后,她就成了北京市整改中式英語的領導者之一。
相關閱讀
(來源:新浪博客? 作者:翟華? 編輯:Julie)